2)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子亦知王翦乎_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折罪的唯一方法就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

  故,秦军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前提乃是所在队伍斩敌首级,大于己方死亡人数才行。

  这样一来,士兵要想获爵位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无几,又是近身肉搏战,再加上秦军也良莠不齐,想要在战斗中只斩杀敌人而自己不受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若己方伤亡大于斩首数,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当王翦剔除所有不敢战之人以后,全部留下精锐之士,士卒们才会士气大振。

  因为想要获取战功,也要计算整体战功,必须要斩首数量大于己方伤亡数量才行。

  如果军中有人拖后腿,哪怕个人再勇猛,想要获得战功也非常困难。

  更何况,对于秦国将官而言,不再看个人斩首数量,而是看整体队伍斩首数量,以及最终胜负,想要获取军功越来越难。

  秦律有云: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所谓盈论,也即是满额论功行赏,上至将官下至士卒都有赏赐,当然前提是百人秦军斩首三十三级,是在己方伤亡小于斩敌方首级的前提下,并且必须最终获胜。

  否则,百人将有过无功。

  这种特定的军功授爵制度,导致秦国将官以及士卒,都想要以最小牺牲获取最大斩首数,如此方能获得军功赏赐。

  王翦让那些非精锐士卒回家,没有了累赘,反而会让留下来的秦国精锐,有更大机会获取战功,这才让留下来的精锐们士气大振。

  王翦首战,就是通过对秦国军功授爵制度的熟悉,以及对秦国士卒心理的掌控,这才以少量精锐秦军攻下了十座赵国城池。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王翦开始真正崭露头角。

  从秦始皇扫除内部隐患亲政以后,王翦就成为秦始皇手中最锋利的利刃,除了扫灭韩国以外,其余五国的灭亡,都有王翦及其子王贲的身影。

  如此名将,今日忽然出现在赵嘉身旁,他又岂会不感到激动?

  这个时候,哪怕没有苏默的极力举荐,赵嘉也会不惜代价将王翦这位名将留下来。

  别看赵嘉如今风光无限,麾下真正能堪大任的将领,却是极度缺乏。

  苏默、司马尚两人,都还需要历练,他们无论眼光还是格局,都没有办法与王翦相提并论。

  至于廉颇、李牧,虽与赵嘉较好,终究并非赵嘉臣子。

  赵嘉未成赵王以前,廉颇、李牧不太可能听从赵嘉调遣,也不太可能为赵嘉征战。

  那么王翦的到来,对于赵嘉而言就好似雪中送炭了。

  “吾尝闻王龁将军有一侄儿,其虽隐于乡间,却熟读兵书,能文能武,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知阁下可是东乡王翦?”

  王翦闻言,不由脸色微变:“公子亦知王翦之名乎!”

  也怪不得王翦会如此惊讶,他虽自忖有真才实学,奈何这么多年并未展露出来,哪怕是王龁侄儿,也不至于被赵嘉记挂才对啊。

  赵嘉初次见王翦,不仅指出了对方身份,还知道对方生活的地方,如何不让王翦感到惊讶?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