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太空战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日战争爆发时波澜不惊,发展却非常迅速,七月一日夜间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这天晚上,主角是中国空军,准确的说是空军的天兵。

  早在二零一五年底,也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还是副总参谋长的黄峙博就批准建立了天兵。此后,黄峙博曾经三次考虑把天兵提升为独立兵种,但是受军队内部因素影响,特别是空军反对,都没能落实。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之后,天兵得到充实,不过仍然没能成为独立兵种。

  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从规模上讲,中国天兵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中国天兵是两支具备空天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之一。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零三四年初首飞的TZ-1型空天战斗机。

  可惜的是,这种被空军给予厚望,投资数千亿元搞出来的空天战斗机还在试飞,不具备实战能力。

  没有空天战斗机,中国天兵还有其他作战手段。

  八点刚过,部署在新疆自治区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部队率先出手,向近地轨道上的日本军用卫星发射了数枚反导导弹。

  该部队,正是天兵的作战力量。

  与美国不一样,中国天兵在组建时是一支防御性部队,主要为战略防御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战略防御司令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兵”并非正式称呼,“战略防御部队”才是军方代号。

  说得直接一些,空军的战略防御系统都编在天兵名下。

  与之相比,美国空军的空天作战部队更加注重进攻,战略防御由专门机构负责,与空天作战部队无关。

  中国天兵更加重视防御,与国情有直接关系。

  只是,即便是防御部队,也具备一定的进攻能力。

  比如,中国天兵在这场战斗中首先使用的CC-1A型反导导弹除了能够拦截射程在五千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之外,还能攻击四百公里以内、轨道高度低于六百公里的近地目标,比如人造卫星。

  要知道,人类发射的航天器中,百分之九十在近地轨道上。

  此外,中国天兵还有另外一种战略防御导弹,即CC-2A,能够攻击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下的太空目标。

  这两种导弹,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对手的绝大部分航天器。

  以太空作战为准,中国天兵无疑是一支进攻性力量。

  这时候,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冠以“战略防御”的名称了。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就签署了《外太空非军事化国际公约》,承诺不在外层空间部署与使用进攻性武器装备,但是并不限制进行防御性作战,因此打着防御的旗号,才不会受到制约,也能更有效的控制军备竞赛的影响范围。

  归根结底,中国的太空技术实力远不如美国,如果军备竞赛扩大到外层空间,肯定占不到便宜。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