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六章 登岛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露出来的垂直机动性能。

  当然,J-11C的改进并不彻底。

  比如在更换发动机之后,没有对气动布局进行调整,因此很难把新式发动机带来的性能提升完全发挥出来。又比如在使用了火控雷达之后,并没有用上已经在J-20上得到了应用的主动隐身技术。

  改进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技术实力,而是花费过于巨大,而且需要更多的时间。

  如果重新设计气动布局,J-11C最快能在二零二一年上天,而海航将在二零二三年获得J-20,从而使得J-11C的改进显得很没必要。如果采用了主动隐身技术,改装费用将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

  不管怎么说,J-11C肯定超过了日本的F-15J,即便面对F-22A,也有对战的能力。

  在J-11C机群后面,则是数量更多的J-10C。

  与J-11C一样,J-10C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服役,基础不是J-10A,而是J-10B。

  在海航中,J-10B实际上是J-10A的双座型。

  最初的时候,J-10B以J-10A的教练型问世,只是在实际使用中,空军与海航都认为双座型战斗机更适合执行攻击任务,即便在空战中、特别是格斗空战中,两名飞行员也比一名飞行员好得多。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为数不多的J-10B发挥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从而改变了空军与海航对这种战斗机的认识。

  作为一种中型多用途双座战斗机,J-10C的改进方式与J-11C相差不大,即换上更先进的火控雷达与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不同的是,J-10C把重点全部放在了制空上,不像J-11C得照顾对地/海打击能力。

  这个发展方向,跟空军与海航最初对这种战斗机的期望完全相反。

  在服役初期,空军与海航都把J-10当成一种多用途中型战斗机,即类似与F-16的战场多面手。

  结果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J-10的多用途性能被彻底否决。

  不是不够先进,而是基本气动布局限制了J-10的多用途性能。原因很简单,三角翼缺乏足够的重载点,而过小的机身由没法容纳足够多的燃油,因此在携带两具或者三具副油箱之后,J-10只有两个翼下重载点能够携带对地攻击弹药,即便采用复合挂架,载弹能力也远远比不上FBC-1C与J-11B。

  相反,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即便携带三具副油箱,J-10仍然能够携带六枚PL-12与两枚PL-11,载弹能力不比大多数重型战斗机差。

  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很难通过改进解决。

  更换翼型的话,不比研制一种全新的战斗机简单。

  受这些因素限制,J-10C几乎成了一种性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