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鸟上阵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中战场上,情况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

  J-11B机群越过鸭绿江后,晏鹰搏就目不转睛的盯着雷达告警机的指示灯,后座上的邹偾勇上尉负责与预警机联络。

  气氛有点紧张,美军的F-22A随时可能杀出来。

  在“雷霆”反击行动中一举击落二十四架F-22A,不等于找到了对付F-22A的绝招,电子战机无法每次都伴随战斗机活动,联军也不会笨到再次让F-22A以身犯险,志愿军更不可能在每次空中战役中,都用数百枚弹道导弹、数百架无人驾驶战斗机打头阵,逼走联军的预警机。

  大部分时候,只能以常规方式应战。

  让晏鹰搏非常意外的是,机群向南飞行了数十公里,到达江界上空后,仍然没有遇到联军的战斗机。

  预警机提供的战术信息中,只有十多架在敌机在北纬三十九度线附近徘徊。

  不是美军的制空战斗机,而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大部分是韩国空军的F-16K,还有两架由T-50“金鹰”教练机改装的攻击机。

  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去哪了?

  晏鹰搏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机群在向南飞行,他必须选择几个攻击目标。

  美军不是没有制空战斗机,只是没有在KJ-2000的探测范围之内。

  遭受痛击后,美军花了很大的力气调查F-22A被击落的原因。虽然五角大楼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但是原因已经查清,联军的敌我识别器出了问题。最直接的证据是,F-22A机群受到攻击前,在鸭绿江北面徘徊的两架电子战机用特制雷达照射了F-22A机群,雷达的工作频率与F-16K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相同。虽然要想搞清真相,得想办法把唯一幸免于难的F-22A飞行员救回来,但是联军基本上肯定了技术分析报告,着手对敌我识别器进行改进。

  改进方法很简单,在敌我识别器中增加一个解密硬件,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解密,确认是友机之后,再发送敌我识别信号,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要雷达的频率对上,就自动发送敌我识别信号。

  虽然办法很简单,但是需要对三千多架飞机进行改进,工作量非常大。

  除此之外,还得对联军所有战斗机的火控雷达进行改进,至少得升级火控软件,使其在连续跟踪模式下发射加密信号。

  受此影响,联军只能分批次改进战机的敌我识别系统与火控雷达。

  首先接受改进的是美军的战斗机,F-22A只需要改进敌我识别系统,其火控雷达本来具有加密能力。F-15与F-16系列战斗机还得对火控雷达进行改进,以对地攻击为主的F-16甚至得为火控雷达增添加密硬件。因为第71特混舰队已经返回日本,舰载航空兵也回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