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 内耗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次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美澳联军就出现了崩溃的征兆。

  最明显的,就是在麦夸里港,两个建制完整、装备先进的美军王牌师,几乎是在没有进行抵抗的情况下缴械投降。在交出武器装备的时候,这两个师里绝大部分地面战系统都有充足的电能与弹药。

  事实上,当时美澳联军根本不缺乏物资。

  别的不说,到中国陆战队打上澳洲大陆之前,澳大利亚都没有进行战时管制,平民依然能在市场上购买到各类生活用品,粮食供应更是充足,甚至没有因为战争而引发恐慌性抢粮潮。直到二月底,澳大利亚当局才象征性的进行战时管制,对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限量供应。

  在战场上,陆战队早就发现,各地的平民都不缺乏生活必备物资。

  结果就是,陆战队准备了大量救济物资,结果派不上用场,绝大部分仍然堆放在后方的港口与机场里面。

  由此可见,导致美澳联军士气崩溃的,肯定不是物资紧缺。

  显然,那就只有别的原因了。

  陆战队在甄别审讯投降的美澳联军官兵时,绝大部分澳大利亚军人都提到,他们投降的原因是不想再给美国卖命,更不想在这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战争中充当炮灰。美军官兵的答复也差不多,即他们不愿意死在离故土两万公里的地方,更不愿意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做无谓的抗争。

  可以说,类似的情绪在美澳联军中非常普遍。

  对澳大利亚来说,特别是对绝大部分澳大利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场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战争。

  大战爆发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澳大利亚排名全球前十。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公平,按照二八原则,最富裕的两成人只占有了不到一半的社会财富,而最贫穷的两成人也过得很不错,其生活水准甚至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

  可以说,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天堂般的国家。

  别的不说,在过去五十年里,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就有数百万之多。

  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偏安思潮在澳大利亚极为普遍,即大部分澳大利亚公民都认为澳大利亚就是澳大利亚,而不是美国的澳大利亚、也不是西方的澳大利亚,没有必要为美国出头。

  可惜的是,平民的倾向,并没改变澳大利亚政府的立场。

  事实上,在美国的全面控制之下,任何企图摆脱美国的政治行为,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面,根本没有生根发芽的机会。说白了,能够进入澳大利亚国会的议员、以及能够坐上****的政治家,无一例外的都是亲美份子。即便在他们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个个都表现得非常独立,只要他们坐上了国会议员的位置,就全都变了样。那些真正有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