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相关(二)_猎杀鬼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屈服求和作为实际上的清朝最高领导人,慈禧太后从开始就没打算和日本侵略者硬抗下去。在平壤战役结束,尤其是黄海海战之后不久,就重新启用恭亲王奕忻,出面收拾残局,打算停止战争。恭亲王奕忻请求英国等列强出面调停,无果之后,又求于美国等。而列强认为这正是讹诈清政府的好时机,所以表示愿意调停。

  1994年年底,战火烧到了辽东,满清的“龙兴之地”,更是迫不及待的急于求和。而此时的日本,也面临着一系列内外问题,所以,也想寻机迫使清政府乞求和谈。

  1995年1月,清政府派出了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有濂为代表赴日求和,结果日方借口二人“全权不足”,羞辱一番之后,驱回。

  日相伊藤博文同时提出,要恭亲王奕忻和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进行谈判。

  无奈之下,慈禧太后只好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

  在谈判期间,日方的伊藤博文等,对李鸿章极尽羞辱,李鸿章委曲求全,以换得停战。

  终于,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中方代表李鸿章、李经方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等。

  但是,日本的割辽东半岛行为,严重影响了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扩张侵略利益,所以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迫于几个西方列强的压力,日方只好妥协,放弃了辽东半岛的割占要求,但是趁机勒索,迫使清政府以三千万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