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兵事_从卫所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家丁,所着甲的布面皆为红色。

  家丁军饷实际是由赵安所出,他们不属兵籍,因此不属旗军,算是赵安的私军。而赵安手下共有家丁五十六名,也是按照总旗编制的。

  此时校场上只有两个小旗的家丁,余者暂时负责安奠城防。

  位于军阵前排的是各小旗官、总旗官。

  小旗身穿红色长身布面甲,头戴钵胄,胃上还有面小旗。总旗穿戴大致与前者相同,不过是多了两边的臂甲。

  整支旗军分为刀牌手、长矛兵、骑兵、弓手、火枪手五大兵种。

  有限的火器和战马也促使赵安选择将两个兵种独自编队。

  整个安奠堡共有战马一百四十六匹,家丁队五十六人皆为堡中最骁勇者,人人有马,腰挎柳叶刀,配开元弓或朝鲜弓,长官是总旗赵先。

  在旗军的六个总旗中也有一个全员配马的,挑选骑射出众者编成,为第一总旗,长官是赵勇。

  除了骑兵外,各总旗官也都配马,余者多是种马。

  依靠东拼西凑来的火器,赵安又装备了一个总旗,为第二总旗,长官为赵义。

  余下的第三、四、五总旗都是三兵种混编,每一总旗刀牌手十人,长枪手二十人,以弓手二十人作为远程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长枪长度介于两米三、四之间的长矛。

  最后一个总旗较为特殊,除了雁翎刀,还装备长度近四米的长枪,这支队伍里的步兵被赵安称为“拒马卒”,是专门用来抵御骑兵冲击的。

  ————————

  “咳咳。”

  赵安清了清嗓子,看着台下队列整齐的众军,缓缓开口。

  在这五分钟里,赵安先是阐述了军队对于国防的重要意义,又介绍了这三个月以来军队的建设成果,接着表达了希望众将士能够奋勇杀敌、护国保民的美好意愿,最后加了句“本次额外发饷五两”作为点睛之笔。

  “万胜!”

  台下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

  依据赵安的规定,安奠旗军平日普通士兵军饷为每月一两三钱,小旗官每月一两八钱,总旗官每月二两五钱。战时翻倍。

  军饷每三月发一次,每次发饷赵安都会亲自到场,为的是替士兵们加深印象:他们吃的是赵大人的饷。

  赵安一共带人抢了晋商两次,这次战斗规模比起之前一次大了许多,缴获也多了许多。

  这次赵安多发的五两军饷的来源大家也心知肚明,虽然经过赵安的引导,士兵们接受了“汉奸”的概念,然而以赵安现在的实力无法扳倒晋商这个庞然大物,这事一传出去那朝廷估计会先灭了赵安,因此众军要确保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封建时代民智未开,百姓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光靠民族大义难以激发百姓的斗志,立军功者,自然要赏。

  虽然平日里的剿匪等战斗不算“战时”,但也会根据情况发赏钱,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