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高富帅_带着庄园系统去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厕筹越发深恶痛绝。

  至于抄录书本的事,等到他造出更白更适合收写的纸再抄也不迟。

  反正根据他所了解的系统的尿性,只要他一直在造纸做跟抄录书籍有关的事就算是在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不会电击惩罚他。

  到底是个系统嘛,坑着坑着就明白反坑的方法了。

  现下樊伉还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准备春耕。

  春耕于天下人而言是关系到一年收成在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会饿肚子的关键,于樊伉而言,则是关系到系统会不会因为他怠慢系统发布的任务而对他实施各种狠辣惩罚手段的关键。

  虽然推广小麦种植的任务期限是十年,但他敢保证如果他敢在这上头稍有懈怠,系统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挥舞着小皮鞭,教会他什么叫系统的惩罚。

  因为石磨的普及面食的诱惑以及产量的差异,不用樊伉多劝解,吕媭自己也在考虑今年在食邑中推广小麦种植。

  听到吕媭提到食邑,樊伉还有点懵,待得知道樊家共有两千八百户的食邑时,樊伉不禁深深地嫉妒了。

  所谓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盛行于周。

  通俗地讲,食邑就是贵族阶级的私人小王国。

  在所属食邑内,你就是皇帝。

  虽然秦汉推行郡县制,受封爵者渐失封邑内的统治权,但食禄还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并且是按民产计算。

  换句话说就是樊哙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刘邦起义,南征北战,刘邦是不给发工资的,樊哙的工资就来源于名下这两千八百户食邑的产出。

  封邑内产量多,樊哙的收入就高,反之就低,跟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不一样。

  整整两千八百户啊!

  哪怕照现代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三口人来算,三口十几亩田地,一亩地照现在的生产水平也不多算,一百斤,一户人家也能有一千多斤粮,两千八百户就是两百八十多万斤粮食。

  汉初承秦制,田租收泰半之赋,另有每顷刍三石、稿二石的附加税,再加上口赋及户赋,樊府每年所得至少超过一百八十万斤粮食。

  照这个年代粮食的购买力,妥妥的一笔巨款。

  最妙的是,樊家收取的食邑是按产量算的,有点多劳多得的意思。

  樊伉顿时精神一振,暗搓搓地想着,他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有了这两千八百户劳动力,再加上他所接受的两千多年农业知识的积累,只要每亩产量提高一百斤,樊家的收入还要翻倍。

  而想要提高粮食产量,无非是几个因素。

  适宜的肥沃土壤,优良的粮种,再加上后期施肥管理得当,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碰上旱涝这种天灾,丰收不是什么大难事。

  粮种需要长年累月地挑选培育,短期内他改变不了,土壤的治理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成效,但是肥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