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巨变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员全部淘汰。与之相反,汉明珠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手段却彻底赢得了民心。

  击溃一个人的心理抵触防线,让这个人忘记过去完全新生,最好的手段就是改变这个人环境。汉明珠做了很好的诠释。

  第一时间大量生活物资的发放缓解了民众的抵触意识,通晓中亚细亚各民族语言的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委派工作进一步将民心汇集向汉华军。

  取得民众的基本信任,汉华军民族委员会、民政部、建设部人员源源不断自阿克苏进入阿拉木图、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并大刀阔斧实施战时改制。

  根据地的土地改制已经积累足够的经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恰好处于游牧社会向半农耕社会过渡阶段,莫斯科的土地制度真没有汉华军根据地利民得人心。

  即能大量补充生活物资,又在鼓励畜牧业的同时支持农耕并给予土地,还能得到技术、资金支持,民心所向。

  新疆之战投降汉华军并最终完全效忠汉华军的哈萨克斯坦近卫师将官被派遣向哈萨克斯坦也起到了攻心作用。

  土地制度在改变而且鼓励畜牧业,各方面扶持,到处都是自新疆派遣而来的哈萨克族工作人员以及阿拉木图波日科政府人员,还有犹太军团士兵。就是这种多民族面孔和语言的融入让民众、俘虏士兵烈日融冰一样放弃了抵触情绪。

  详细了解汉华军土地政策、畜牧政策之后波日科一声轻叹,心服口服的将自己和汉华军捆绑在一起。

  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在莫斯科预备役方面军大军压境到阿拉木图之时汉华军已经完全的取得了阿拉木图、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两国主要城镇的民众倾力支持。

  民众支持,汉明珠又通过铁腕手段建立了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临时政府,汉明珠先前所俘虏掌控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两国军队顺理成章的投诚向汉华军。

  并不难理解,士兵大半都来及贫困家庭,刚刚走出短暂的训练营并有遭受到莫斯科政工人员太多的思想洗涤。汉华军风暴的攻击力量产生威慑,土地、畜牧政策又让民众破茧重生,家人劝说,临时政府下令,士兵还有理由抗拒?

  少数思想依旧顽固的军官关押更换汉华军作战部队指挥官之后超过一个步兵军的兵力轻而易举的被汉明珠纳入作战部队序列。

  虽然战斗力一般,但更换装备,士气焕然一新,足够汉华军去布置一个战局。而这一切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预备役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毫无所知。

  对马利诺夫斯基更致命的一种潜在威胁已经在滋生并蔓延。

  危险源自阿斯特拉罕。

  尹敏残部在阿斯特拉罕发动袭击其中就包括军营,斯大林又铁腕下令对所有中亚细亚新兵实施政审。

  斯大林的决策符合自己一贯铁腕的风格,出发点也无可厚非,问题就是执行。所有政审人员全部由莫斯科委派,其中就不乏有莫斯科肃反运动中的‘功勋人员’,莫斯科肃反运动有多少人无故牵连,肃反运动又有多少人借势上位。

  大量委派到新兵营中的政审人员当中就有这种借助肃反机会上位的人员,直接性的后果就是但凡哈萨克斯坦被汉华军控制区域,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境内新兵以及高加速区域新兵都遭受到种种不公待遇。

  军营讲究纪律,新兵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不至于产生兵变,但新兵士气以及对莫斯科的忠诚却被无限度的削弱。将所有注意力聚焦在对战汉明珠的马利诺夫斯基也忽略了这种潜在的隐患。

  阿斯塔拉罕已经在影子、尹敏组织、高尔察克复国军三股势力的搅动下成为一个火山口。阿斯特拉罕外围被苏军当地驻军部队包围的水泄不通,但阿斯塔拉罕作为伏尔加河三角洲核心城市和串联里海的港口城市,在莫斯科自里海大量调用东南亚物资的特殊时刻首先不能做到全城封锁,再次就是大量的人口便于行动人员藏匿。

  城市终日被硝烟弥漫,但克格勃就是无法快速平息。里海到伏尔加河航运已经严重遭受影响。

  方天浩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