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玩物_游戏制作人的自我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去购置不动产,带你干啥。”

  便和胡佛上了车,他坐副驾驶。

  从三藩市到卫星城大概400公里距离,陆启的计划是今天去,考察一天,明晚回来。

  四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不亏自己来米国一趟,算是观光旅游了吧。

  一路上他也问了胡佛不少问题,刨根问底地,不过自然不能与谢喜乐当初对他的“面试”相提并论。

  胡佛和Insomnia工作室的另外七个人原来都有很不错的技术背景,几乎都是来自知名的老牌游戏公司,一些已经倒闭的老牌公司。

  其中三人,包括胡佛自己,来自一个已经消失的名字,箭蛙。

  成立于08年的米国箭蛙游戏从诞生起便成为创新娱乐的代表性公司之一,接连发售了几款模拟休闲类游戏让玩家和厂商们都眼前一亮,虽然受困于盗版侵害,且营销策略跑偏,销量上难有突破,但工作室的名气是已经做起来了,属于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们在09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当时的《上帝模拟器》也获得了当年年度游戏大奖的最佳模拟类游戏的提名,算得上意气风发。

  不少人认为他们未来可能会成长为霸主星光软件的强有力挑战者之一。

  不过因为头铁绝不向市场妥协,箭蛙很快便面临来自资金的问题。

  那时候数字游戏还没有如今的普及率,实体光盘收入要占游戏公司总收入的大头,但那种线下渠道的铺设,还有光盘压制运输的成本就高得多了,利润会被压得很低。

  只能说世事无常,几个月之后,他们被星光收购了。

  这不是一个斩龙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故事,少年尚未成长起来,就被恶龙一口吞食。

  星光并不缺这点儿钱,就像天海想收购四十二一样。

  2010年,星光在收购箭蛙半年之后,以理念不合的理由将其解散,胡佛他们直接沦为游民,世上也再也没有箭蛙这个名字,成为不少老玩家心中的遗憾。

  被星光收购后解散的项目组不少,箭蛙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

  或许从头到尾,他们也只是想“消灭”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罢了。

  胡佛他们便相约一起组建了Insomnia,后来又加入了有差不多经历的另外五人,团队壮大,却依然保持着当年在箭蛙的那一份执拗。

  还是如同当年一样自我,并且还仇视资本,厌恶巨头。

  这几年Insomnia发展不善,风雨飘摇,不是没有过大公司想要收购他们,他们确实有技术,大公司们也不瞎。

  但这几个人却拒绝得毅然决然。

  即使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大家都是全职研发,除了游戏销售也没有别的经济来源,都是靠着以前的积蓄硬撑着坚持。

  甚至胡佛连自己的爱车都卖掉了。

  他们也不想再一次成为巨头们手中的玩物。

  直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