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百三十九章 涨工资_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造成的宝钞疯狂贬值,朝臣们的俸禄,宝钞就跟擦屁股的纸一样,不值一提。

  真正能看的也只有粮食俸禄了。

  而洪武朝的俸禄,九品官员,最低层的官员,年俸禄六十石粮,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五石粮,一石粮后世一百二十五斤,五石粮六百二十五斤。

  当然,吃是肯定饿不死的,但这个俸禄也只能保证他们不被饿死。

  往后呢?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家中琐事,上孝高堂,下养子孙。

  而一石粮的价格,也不过是千八百贯宝钞罢了,这还是随着宝钞的购买力回升,边疆地区的官员还好。

  哪里的粮价,相对稳定,能达到朝廷定价的最高标准。而江南呢?这里可是整个大明的产粮重地,随着红薯,玉米,土豆的出现,直接导致粮价疯狂走低。

  粮食便宜了,官员们以粮食计算俸禄,变相的俸禄也变低了。

  方世玉提倡低物价,高收入,控制低收入高物价的出现,影响国计民生,而最后整个大明帝国,只有官员是低收入,高物价的群体。

  粮食连年增产,价格一路走低,产粮重地的粮价一路跌破朝廷定制的十贯宝钞一斗米。

  应天府的粮价因为人口密集,还算稳定,偏远地区,不产粮的地方,粮价最高也没有超过十七贯宝钞一斗米。

  而宝钞的购买力,随着各地的粮价有所偏差,也会有不同的情景出现。

  云贵地区的九品官,将米粮卖出去一半,可以获得两千贯左右的宝钞,购买力也就大致相当于一五年代的千余毛爷爷。

  可应天的九品官,将一半的米粮卖出去,只能获得一千四五百贯宝钞,无形之中就少了五百贯宝钞。

  当然,这些俸禄供养一个官员,那是绰绰有余了,甚至年年存粮,但官员的账目可不是这么算的。

  他们既然当了官,又怎么能让高龄老母,家中娇妻,膝下子嗣去自食其力,相反,他们还要给自家的孩子,寻找社学,私塾,读书识字。

  那些粮价较高的地区,还算好的,卖出去的米粮,维持家中用度,柴米油盐算是能勉强度日。

  至于说喝茶?那真的是奢侈的生活。

  相比之下,江南富庶之地,粮价走低,又是朝廷中枢,方世玉也不允许粮价超过十贯宝钞一斗。

  至于说,朝廷卖粮,会不会有商户囤货居奇,如果真的到了朝廷官仓放不出来粮食,这些商贾高价售粮。

  或者是捏着粮食,不外售。

  那距离抄家灭族就不远了。

  囤货居奇?你把货囤起来,也是给朝廷囤的。

  而且,应天府的粮商,大半都是皇商,极少数的粮商,还要经过户部审核批准,才能在应天府售粮,并且粮价是朝廷一手把控。

  根本不给商人对粮食定价的一言一语的发言权。

  而这就直接导致,应天府周围,商业发展迅猛的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