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帝国主义大宋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本是朝廷为了减少腐败,减轻物资运输的消耗压力所想出来的,不得已而为之之法,以营利为目的的商贾在运输军需物资的时候效率差不多是不盈利的官府衙门的两三倍以上。

  朝廷内部历来对这种商人助军的方式十分反对,尤其是文官,认为这种将军国大事委之以商人的做法十分儿戏,商贾都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家伙,现在虽然效率很高,但若是朝廷最终对商贾产生依赖,早晚还是会为其所制,是对国家不负责的(其实也对,北宋后来确实是被资本反噬得很厉害)

  不过前线的将士们却非常的认可这种方式,他们认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商贾,比他娘的交给文官靠谱多了,这些商贾的效率确实是高,而且至少目前这个宋初还没有商贾敢对军队玩那些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把戏。

  把粮食送到前线之后还可以花钱直接在战场上低价收这些将士们的战利品,运回来卖,让前线的将士们连抢劫都变得更有效率。

  况且能接这种活儿的商贾,十个里有九个都跟禁军关系匪浅。

  所以这个事儿就变成了,整个朝廷几乎大部分人都在反对,但那些商贾就是取缔不了,所以各个衙门都会想方设法的给那些商贾们越来越多的限制,制定各种规则,美其名曰保障军需。

  但其实是这也是为了大家名正言顺往里插一脚,毕竟这里面每多一只脚插进来,商贾们需要上贡的爷爷就多一批,运输的成本也就会多一些。

  本来,商行是不直接碰这种纯纯的服务业的,但现在下边放开了公私合营,商行对下边各企业的控制力大大下降,所以商行现在慢慢的也开始介入到了军需物品运输中,毕竟他们的关系在这摆着。

  关系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么。

  所以最近枢密院其实一直在琢磨如何限制商行,给商行画圈圈的事儿,赵光美本人也是认可的,甚至许多限制都是出自他的首肯。

  而赵光美这次,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给这些商贾进行了松绑,让他们随便整,更是干脆把未来在大理和南汉的利益提前瓜分给了他们!

  所谓投标,就是对贺州城、福州城、泉州城的南汉三城之地,以及大理国的羊城、威楚府、东川郡,这七个地方都已经有了大城市的雏形,且最适合用来发展大城市的地方,进行提前性投资。

  说直白一点,就是赵光美干脆把这七个大城市打包卖给随行的,包括那些商行股东在内的商贾们了。

  南汉的造船厂,陶瓷厂,海贸商行,大理的马厂,银矿,茶园,以及七城内城的商业区地皮,各种产业,统统卖掉。

  只要你敢买,我朝廷就敢卖。

  甚至你缺钱的话钱行还能给你贷款。

  换言之,几个大商贾,或是商行的大股东,分公司之流,完全可以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