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新政下的杀戮与血光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阶级天然排斥集权,与君权相冲这种,纯粹的西方话术,只能说谁信谁缺心眼了,这世上真正高速发展的国家恰恰全都是集权时期的事儿,分权之后全都完犊子了。

  说句不该说的,嗯……不该说的还是别说了。

  总之,下边的那群学子和市民,终究还是没打起来,仍旧还是在吵架,似乎是在争论新政的第一条,开放户籍,允许京东京西的乡野百姓来开封居住的事到底是好还是坏的问题。

  目前来看赵光美的变法七条中最容易落地,也相对来说最温和,最容易被接受的一条了,其实此前在扬州的时候就已经试验过了。

  正方观点当然认为这是不对的,大量的乡民涌入开封城会给开封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破坏城内的规矩,甚至会进而破坏税赋的收取,像是脏乱差等基本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人要是一窝蜂的往开封来,住哪?

  顺便再扣上一个大帽子: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乡民进城,则农务必不再兴,此乃乱伦纲常之事。

  儒家么,其真正的核心思想就在秩序这两个字,说白了就是什么人该干什么事就一定要干什么,任何妄图改变自身角色的事情在儒家看来都是违背纲常的,这也是儒学社会强调稳定的原因,仅这一条来说,赵光美确实是已经在直接挑战儒家学说的底线了。

  而学术什么的其实也都是表象,本质上这是在刨那些地主豪强们的根儿的,因为一旦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城,那么各地的土豪劣绅,还能够肆意的压榨老百姓么?

  地主阶级要想压榨乡民,就必须通过土地去兑换权力,即:你不听话,我就不让你种我的地,反正地这么多,伱不种有的是人种。

  所以一般来说,乡镇地区的人口越多,地主的剥削就会越狠,甚至是肆无忌惮。

  而新政如此一搞就变成了:他妈的大不了这地老子不种了,老子去开封闯事业去,就算是潦倒至死,也比被你欺负死强。

  就算土地依旧还是地主的,但百姓脱离了户籍的限制,地主所拥有的隐性权力却是一定会大大缩水的。

  事实上之所以历史上的宋朝百姓过得还算不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宋朝虽然并不抑制土地兼并,但同样也对城镇流通的限制最小,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并不敢对无地农民欺辱太过。

  后人总是用土地兼并来说事儿其实是后人的局限,人人有田种,只是历史的偶然时期,后人太容易将偶然当做必然了,农民生活的好坏其实跟他们是否拥有土地没啥关系,因为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的。

  天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人力是拗不过天的。

  而吕蒙正为首的新儒学派,所持观点自然与前者完全相反,他们虽然还挂着儒学的名,但其实已经接近于墨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