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法典收尾_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一个姑娘家压根不能随意进出三司。

  而除了跟随师父在刑部学习外,徐花花一个快到双十之年的少女,日常自然是要去庄上学堂学习的。

  去不了新式学堂,因为年纪大了,过了入学门槛,只能辗转去庄上那边接受精英教学。

  而不同于董生在刑部带着三司忙得不可开交,周清放则是被安排去了吏部,负责管理天下公务员的事。

  这事儿说难倒也还算轻松,至少周清放不过三月后便顺利接手,后面就是按部就班,堪称仕途坦顺。

  每每经过户部,他瞧见昔日好兄弟为律法忙得不可开交后,便是一阵摇头叹息。

  活儿肯定是好活儿,办成了那就是朝中的有功能臣,于殿下、于百姓心中,那都是能挂在心上的人物,可想要办成那也是不容易啊。

  瞧瞧他董兄弟累的,两年就老了好几岁,跟他一比似乎都不是同龄人了!

  周清放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子很唏嘘。

  左右这修整律法的功劳里有他,比例是多是少也不重要了,毕竟当初太子殿下看重的本也就只有董兄,是他自己死乞白赖要跟着的……

  嗯,周清放很有自知之明,沾功劳嘛,能沾一点是一点,为自己谋划不寒碜,只不必过分强求的。

  仗着那些年走遍天下的艰苦经历,瞅瞅他如今不也是入了太子殿下的眼吗?

  公务员,经过科考出来的公务员,有一就有二,再过个几年,说不得科考为官制度也得变!

  也许考出来的不再直接当官,而是先成为公务员,经过了一系列考验之后才能为官呢?

  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周清放真相了。

  对于科考直接为官之事,其实魏钰是并不认同的,毕竟很多历史都能证明,能考好试,跟能当好官完全就是两码事!

  一个人的学识跟品性能力是不挂钩的,有的人擅长读书,但却是榆木脑袋,完全不适应官场生活,对治下更是一窍不通,这样的人做了官,基本就是为祸一方的存在。

  不是自己霍霍,就是是非不分纵着底下人霍霍。

  魏钰是想再等几年,等到公务员常态,等到天下百姓都完全接受学堂教育后再决定改革选官制度的。

  先科考选拔学识,分“文武学”三类公务员,文走政,武走军,学走研究,想当官的统统下方基层,着绩效升官,而想研究的就分配各地研究院,同样凭研究成果走内部晋升制度……

  这些都只是魏钰的初步想法,具体如何,还得等过几年后再看。

  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的。

  而在董生带着三司忙着为法典收尾的时候,魏钰也在筹划着建立大学学堂的事。

  没办法,谁叫之前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教五年而已,五年能学到多少啊?

  五年后毕业出来了,一群学子都还是些毛头小子,拉去研究院干活,那就跟叫小学鸡跟着硕博当助手一样荒谬。

  所以毕业是不可能毕业的,必须得再进修。

  而眼瞅着第一批入学的人就快要毕业了,建大学一事也是刻不容缓,赶在六月末的时候,魏钰便下发了在各地建立大学学堂一事。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