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卫和禁军_大唐腹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卫

  隋唐实行府兵制时统率府兵,守卫京城的军事机构。北周武帝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候府,统率府兵巡jing京城,各置上大夫。这是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始创。隋初沿北周之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此即十六卫的前身。十二府是: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候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和左右领军府。大业三年,隋炀帝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四府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十二卫统府兵,四府不统府兵。唐初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但各卫之名常有变更。唐代十六卫,一般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除监门卫与千牛卫外,其它十二卫都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这就是创自北周后期,发展到隋唐而形成完整的以卫统府的禁卫军制度。

  卫府制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强zhongyāng集权的措施之一,它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这种卫既是府兵的基层组织——军府的统率机构,也是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其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但职掌又各不相同。隋初十二府中,仅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六个府统领府兵宿卫。炀帝时,则由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骁骑、豹骑、熊渠、羽林、射声和飞。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唐代承袭隋代以卫统府之制,十六卫中,除左右金吾卫掌宫中及京城jing备,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外,其余诸卫分掌五府之内军和诸折冲府之外军番上宿卫京城。此十二卫之名虽与炀帝时十二卫有异而军号不变。十六卫都在宫殿之南,唐代称为南衙军,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所谓北衙军,分掌禁卫。

  各卫府的长官设置,前后略有不同。隋初十二府中,除左右监门府各设将军、郎将,左右领军府各设长史、司马外,其余八府均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属有长史、司马、参军、行参军等。炀帝十六卫府中,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属略同隋初,仅无司马;左右备身府各设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