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章 第194章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来。

  “太子勿忧,我们二人人前人后不是一回事,我与永清贤弟是家父把臂受托的情谊,只是朝堂风云诡谲,于我们二人而言,故作漠然是最好的保护。”卓思衡含笑替太子解释。

  原来卓思衡一切都为自己考虑到了,甚至连最隐蔽的暗桩都拿来替自己谋划,他心中感动,几乎就要哽咽,但又怕二位良师觉得自己软弱,便硬生生忍住了,只笑道:“我还以为二位是一直有宿怨,竟自以为是想来调节,倒闹了笑话。”

  “殿下仁厚,怀慈而忧,让殿下担忧是臣的不得已为之,请殿下海涵。”高永清笑而长拜。

  误会解除,太子的紧绷状态也就此卸下,对卓思衡的爱敬之情溢于言表,但仍对这安排有不解之处,问道:“可是既然二位如此,不更应该避嫌少些往来,卓侍诏为何让御史台加入考课?”

  高永清自然清楚卓思衡作何打算,温言道:“殿下有所不知,避嫌太洁反倒会使人侧目猜忌,更何况我与大哥都以纯直秉正立身于朝,如果私怨太盛,倒教人觉得名不副实,遇事只顾私怨却不谅国体。当然,这只是其一,其二则是此次大哥手握权柄太重,难免使人侧目,嫉羡者有宿怨者也有,御史台能分担些权责,也给大哥施展留些清议的余裕。”

  “还有一点,我需要一些时间。”卓思衡说道。

  这便是高永清也不知道的缘由了。

  “我自四方游历,见许多人才埋没于乡野,郁郁而不得志,其中有人是科举出身,也有芝麻小吏,他们不能得有所用,问题诸多不可一言而蔽之,但我想该给这些人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能够造福一方。我一路走来,许多村镇乡野之间往往天差地别,一垄田畦相隔,两地百姓的日子便相差甚远,有的食不果腹,有的安足乐业,若水土一致,便是地方官作为与非的根由……吏部是天官,高高在上,想做到自上而下知晓举国官吏优劣品行而不受蒙蔽实在太难,自己走过的土地见过的乡情总归心里有数,我第一批左选,想将这些曾亲自调查过的地方上调查过的人提拔到适合他们的位置,我不想来到吏部的第一次左选就只迎来送往弄权于掌,身居高位是我所求,但若仅为权势,实在有违为人担当。”

  卓思衡说完自己也想叹气,左选历来少涉及地方官吏,多在京中选材,这当然是合理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常年久居帝京,于此行公务,上朝下朝日见百官,对于他们来说,最熟悉和最了解的也是帝京的官吏,若要推举左选,总不能盲选外任不知根知底的人才,实在难以服众,故而便在帝京诸官当中选拔,也是多年来的常例。

  卓思衡自打上任也思考过很久此事,并不能苛责过去吏部尚书与侍郎们不能眼目遍布,这件事皇帝都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