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三地大作战_乱唐悍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唐悍匪!

  我们在这里稍微纠正一下,偏关或者偏头关,都是宋朝以后比较约定成俗的叫法,在后唐时代,这里其实只有一个小村落,叫做偏头砦。

  偏头砦大概有三百多人口,大部分种田放牧为生,也靠赚取过路客商的钱。

  至于如何赚取客商的钱,那学问就大了,开旅馆开饭馆开妓院当向导都可以赚钱,也有人勤奋点去黄河渡口帮客人摆渡赚钱。实在不行拦路抢劫也是一门生意,而且同时又催生了另一门做保镖的生意。比较常见的,就是一家人里面两兄弟,一人拦路抢劫一人给客人做保镖。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是偏头砦人的生存理念。

  偏头砦里有一家大户,姓尉迟,是个有八分之一汉人血统的老爷,他本人也自认是汉人,而且据说是唐太宗时期的名将鄂国公尉迟恭的后人。

  当然,到底是尉迟家正儿八经留下镇守边关的后代,还是某个胡人姑娘招待了尉迟大帅一个晚上的结果,那就说不清了。

  毕竟三百多年过去了,时间太久远了,跟京城里的尉迟家也早就断了联络。

  尉迟老爷是大户,做的生意就更大了,他赚军阀的钱。

  比如说,他的大儿子就领着十几名家丁穿上了朔州军的军装,在朔州军的资助下,在道口建起了一座城关,看上去似模似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顺便还在城关旁边开辟荒地种了点高粱红薯之类的东西,也能自给自足。

  他的二儿子则穿着定难军的军服,在砦口的小店里卖豆腐,旁边给他打杂的那伙计,却是穿着新振武军的军服。【ㄨ】

  豆腐店的伙计,是新振武军雇佣来收集情报的,每隔三天就会有新振武军骑兵过来收取报告,同时支付一个铜板给豆腐店伙计当作酬劳。

  定难军那边就懒了点,一个月才过来一次给尉迟老爷的二儿子付钱换取情报。

  本来还有个侄子是穿契丹骑兵的服装在山谷里牧马的,结果某日被几个路过的好汉以为真的是落单的契丹人,给杀掉了,自那时起,尉迟老爷就再也不敢接契丹人的生意了。

  后来,契丹人请了豆腐店里另外一个伙计是给宁边州一个土豪送情报的,自从尉迟老爷打死不肯再让穿契丹军装的人在砦子里出现后,契丹人就只能通过民用渠道来收集情报。

  朔州军这边给的钱是大头,所以说这个偏头砦应该算是朔州军的势力范围。

  何大仙摔一千骑兵到来,乌泱乌泱大堆人马挤满了山谷,人喊马嘶,臭气熏天,好不威风。

  好久没见过大军过境的偏头砦人,终于有点方了,尉迟老爷亲自奔出来迎接新振武军,热情地招呼着何大仙,说着一些请进砦子休息休息,敬备薄酒,以壮将军行程之类的废话。

  身穿朔州军制服的尉迟大公子也从城关上奔了下来。

  “在下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