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〇章 是是非非元青花_玩赏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代的作品吗?李墨白心里可不这样认为。

  元代的蒙古统治者是一个游牧的马上民族,他们习惯于使用结实耐用的铜器,而贵族则喜欢的是金银器,这一点在各地发掘的蒙古墓里面已经证实了,那些被发掘的墓里面很少有瓷器,至于元青花更是罕见。

  而在当时,汉民和南人则是三四等人群,既然统治阶层并不喜欢瓷器,那么元青花的水准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虽然二等的色目人主要从事欧亚贸易,会定制很多的瓷器销往欧洲,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的资料表明,色目人在做生意的时候,往往都指明了纹饰的风格,因而李墨白更不认为元代的瓷器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再退一步说,就算元青花的工艺水准相当地出色,但是那些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器是不是出于元朝还真是个未知数。

  大家都知道,元代的汉人和南人是三四等人,蒙古的统治者自从忽必烈开始,都极力推崇汉文化,也学习汉文化,但是100年左右的时间要想彻底改变一个民族的信仰,而且是改变一个统治阶层的信仰那几乎就是痴人说梦,如果能改变,蒙古帝国也不会兄弟阋墙,四分五裂。

  因而在元代出现类似与鬼谷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尉迟恭救主、三顾茅庐等汉民族英雄人物的青花罐就更不太可能,文字狱向来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要统治工具之一,又怎么会去宣扬汉人的英雄?

  更为甚者,三顾茅庐、风流王涣等取自于演义小说或者戏剧的故事,就更不太可能出现在元代,三顾茅庐虽然源自于出师表,但是真正广为人知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所这也从侧面说明元代的青花瓷器不太可能出现人物故事的图案。

  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在很多明代重臣的墓中发现了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比如沐英墓,曾经出现一只月下追韩信的玉壶春瓶,则更说明了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并非是元代的玩意儿。

  有人会问,沐英是谁?朱元璋曾经说过一句话:使我高枕无南顾之忧者。这话就说的是沐英,平定了云南、大理,世代镇守云南,死了被追封为王爷。如此一个为高权贵的重臣,墓里怎么可能会出现元代的器物?而且一个行军打仗的将军,怎么会喜欢一只装酒的酒器。在当时这玉壶春瓶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器物,就像我们现在吃饭的碗碟一样,沐英又怎么可能长期保存一个元代的器物?

  通过种种分析,李墨白都没有找到让自己信服元青花的理由,因而李墨白也从来没有把元青花当成宝贝一样,而且李墨白始终认为,这些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更应该被称为明青花,而且是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的器物,主要是皇帝为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