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 你把他们当宝,我把他们当草_残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关心,他就是喜欢这种百废待兴。生气勃勃的气氛,看到在自己的鼓舞下民夫们个个干劲十足,朱聿鐭就觉得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进入湖南之后,这种感觉和气氛就更加强烈,如果说广西桂林附近是百废待兴,湖南境内就是蒸蒸日上,更有活力和朝气,百姓军民的精神状态也更积极,更乐观,更自信……朱聿鐭虽然一直被圈养,但是这些年从北方逃到南方,从福州逃到广州再转到桂林,和外界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时候清军铁蹄所到之处,明军无不一触即溃,百姓们国破家亡,背土离乡,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悲观的气氛中,绝没有现在这种自信的状态。

  “孤王以前读书,观屈原、王安石、张居正之事,以为祖宗之法万万不可轻变,如今看来,新政并非一无是处!”朱聿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对着马吉祥大发感慨:“哎!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当初我确实见识短浅……”

  这个话题也太敏感了吧!就差再来一句“吕大器误我”,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也不能说破。马吉祥根本不敢接腔,跪下磕个头,呈上一份刚刚收到的谕旨。

  “圣上有命,命焦琏率军先行,殿下与微臣拐去襄阳,另有一趟公干。”

  襄阳清军主将沈永忠有意出降,隆武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接受他的条件,授予国公的爵位。

  自从万历年间满清崛起,明清两军多年交战,满清的高官大将几乎没有向大明投降的,沈永忠的分量虽然轻了**,但是襄阳城中还有几千清军精锐,都是从辽东开始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为了千金买马骨,为了得到这支精锐部队,给沈永忠一个国公也是值得的。

  唐王和马吉祥特意拐去襄阳,是为了安抚沈永忠和他手下的部队,哄着沈永忠把兵权交出来,乖乖去桂林养老。这也是学习满清的经验,把投降的主将送回朝廷圈养,重用他手下的部将,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更多的敌军会主动投降。

  于是乎,唐王朱聿鐭的使节团临时改变行程,从衡阳继续坐船北上,焦琏则带着五千阳朔兵,押运粮饷辎重继续赶往江西。因为辎重部队走得慢,唐王朱聿鐭从襄阳拐回来后,在到达南京之前还能追上焦琏。

  在前往襄阳的路上,朱聿鐭和马吉祥等人对着隆武帝的谕旨反复商议,该如何安抚沈永忠和他的部下,如何与堵胤锡、李过协调,尽量把这件差事办得圆满。除了兵不血刃拿下襄阳,除了善待沈永忠作为榜样,隆武帝还希望能把这支归降的清军抓在手里。

  商量来商量去,朱聿鐭都觉得没有万全之策。拿下襄阳不难,善待沈永忠也不难,难就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