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章导火索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壤之别,所以很容易分辨,并且河西交钞最大的优势是在河西的官营钱庄能够得到足额的兑换,也就是说河西交钞更值钱!

  正因如此,这才使得河西交钞备受百姓欢迎,也受商贾的喜爱,是个人都明白手中的河西交钞比东京交钞保值。

  就在叶安率领河西远征军打到黑汗家门口的时候,东京城的经融却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袭击”。

  谁也没想到一个通进银台司的知司小官居然是引爆这场“袭击”的导火索。

  陆知远虽然是通进银台司的知司,但手中的实权并没有多少,作为知司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将下属整理好的奏疏分门别类的放入箱重画上密押上呈官家。

  但至于什么奏疏能够上呈官家,那就不贵他管了,给事中全权负责此事,所以常常发生门下省的给事中将某些奏疏从箱中抽走之事,对此他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己不过从五品的小官,如何能比得上给事中这个正四品的主官?

  不过今日他却在箱子上看到了一本奏疏,这是老规矩了,只要是给事中从箱子里抽出来的奏疏都会放在箱子上,自己只要把奏疏放入专门存放此类奏疏的箱笼中便好,之所以还存放起来怕是万一有一天某件事闹大了,官家要查看奏疏,进了通进银台司的奏疏不可能有丢失一说,因为只要有丢失那就是一颗脑袋落地的事,所以就会出现某些奏疏被“遗漏”在某一个角落的事,这样大家都好看……

  今日手中的奏疏来自兰州知州丁安民,一开始陆知远并没当回事,现如今朝堂上谁不知道西北的奏疏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有河西在那杵着,谁也不愿轻易得罪这个“大户”。

  但陆知远鬼使神差的又将放入筐中的奏疏拿了出来,趁着四下无人便悄悄翻看,但打开奏疏的他便倒吸一口凉气。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陆知远才将手中的奏疏放下来,他没想到堂堂大宋的榷场务提点官张文进居然悬梁自尽,而来自吴越钱王家的钱江居然装作乞丐自毁面容一路向东逃到了兰州。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河西居然敢废弃国朝的交钞,印制属于河西自己的交钞!

  陆知远在公廨中渡步半天最终还是将奏疏放进筐子里,这趟浑水可不是自己能搀和的,既然门下省的大佬将奏疏扣下,那就一定有道理。

  国朝的交钞本来就分东京与河西两种,现在河西废弃东京交钞,那就意味着东京的交钞肯定会变得更不如河西的!

  明知东京交钞不值钱,那该做什么?

  当然是把交钞换成铜钱,或是河西交钞!

  想到这里,陆知远便急不可耐的离开公廨,但走到门口却又停了下来,细细想了想便觉得自己不该如此着急,uu看书反正此事除了朝中重臣外也只有自己知晓,有的是时间。

  中午散班的时候便寻了个借口回家,旁人问起便说老母病重回去侍奉汤药,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还要夸一声陆知司好仁孝!

  带用过晌午饭后,陆知远急急赶回家后便将家中所有的东京交钞拿了出来,细细一数竟有五百贯之多,至于河西交钞只有几十贯,陆知远忍不住心中一惊,若是这些东京交钞一贯折钱八百,甚至是七百文,那自己一下便亏损一百五十贯钱!

  自己现在身处东京,根本就没办法将手中的河西旧钞兑换成新钞!

  “不行!该去钱庄将这些交钞全换成铜钱才是!”

  钱庄早就出现了,当初刘娥还在世的时候便开设了钱庄,以左藏库内的财富作为担保进行官营放贷之事,后来交钞盛行,自然而然的也就出现了汇兑铜钱的业务,只不过要收些折损之费。

  陆知远根本就不在乎那一贯钱收取的十来文折耗,收拾好所有的交钞便往东十字大街上的钱庄而去。

  请收藏:https://m.bqg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